大凉山下的医药传承创新与研究之旅读中国彝族医药研究之后

本站原创 0 2025-04-05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上学的时候,老师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学科交叉中,更能够取得研究成果。于是我对民族医药开始有了更多的关注,当时收集了彝族、藏族、羌族、回族、维吾尔族等10多个民族的民族医药图书,并整理了20多个民族的医药概况,在学校策划了一次民族医药图书展,还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一则新闻。后来在做研究生论文的时候特意选择了彝族民间药木耳菜为研究对象,同时还对彝药野坝子进行了研究,正式开始了我的民族医药研究之旅。今天,张毅老师的《中国彝族医药研究》出版了,这本书的出版对彝族医药的传承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AR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R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历年前夕,收到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彝族医药研究》,厚厚的一大本,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全书85万字,秉承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突破地域的限制,对全国的彝医药科研工作者关于彝族医药历史、现状、药物基础研究、医疗实践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挖掘了一些未曾公开出版的方剂,为本书增色不少,科学性、实用性和民族性皆俱,是不可多得的彝族医药专著。AR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识张毅

张毅老师是第三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中医皮肤病领域的优秀专家,对中医药及藏、羌、彝民族医药情有独钟,笔耕不辍。认识张毅老师,是在2016年凉山州中医药学会刚成立的一次学术讲座上,张毅老师做了题为《中医秘验方解析》的报告,他说内科秘验方的核心在于剂量,外科秘验方的核心在于用法(比例、使用方法),任何秘验方都可以改进创新,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疗效和传承创新。张毅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风趣活泼,有极大的实用性,在座的中医药人要求他多讲一些,张毅老师毫不吝啬,倾囊而出,给广大中医药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AR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医药

在我初涉民族医药的时候,特别关注了彝族医药,收集了《彝族医药学》《明代彝医书》《启谷署》《聂苏诺期》等图书,后来还写过一篇《<爱佐与爱莎>与彝族医药初探》的小文,了解到彝族医药在彝族母系社会时期或之前就已经萌芽,而这种萌芽与彝族人民和疾病的斗争、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社会实践息息相关。7世纪末,彝族医药与中医药不断融合,彝族医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云南大理形成了“三月街”的传统药市,并涌现出了不少著名彝医。而在凉山,因为相对封闭,彝族医药知识主要掌握在毕摩手中,并出现《此目都齐》《医算书》等医药典籍。新中国成立后凉山的李耕冬、贺廷超等就彝族医药的发生、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出版了《彝族医药史》,从此彝族医药的研究和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AR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R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技术

彝医技术是彝族医药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多年的整理,2016年沙学忠最早公开出版了《常见彝药及医疗技术》,楚雄州也对彝医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张毅老师对拔吸术、水膏药技术、烟熏术、火疗术、挑刺术、拍火术、滚蛋术、放血治病术、火草灸术、火针术、鲜药外敷治病术、冷敷术、熏蒸术、擦疗术等14种发展成熟的彝医技术进行了推荐,并详细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器械和基本操作方法、常见疾病的治疗要点、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特色鲜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AR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方剂

彝医方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2013年出版的《中国彝医方剂学》较早提出了彝医方剂学的概念。张毅老师就彝医方剂的定义、分类、形成、发展、特点进行了介绍,并总结出调理三气、扶正祛毒、三才相应、调整脏器、循因治本、对治与顺治等6种治则,有排毒法、解毒法、扶正解毒法、五脏调理法等治法,将方剂分为单方、小方、大方3种,独具特色,收载了550多个方剂,其中很多为首次公开发表,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价值。AR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R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药物

彝医药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彝医植物药》《彝医植物药(续集)》《彝医动物药》是我最早接触彝族医药的阅读书目,也是我国现代最早出版的彝医药物专门图书,出版于上世纪十年代,由贺廷超、李耕冬编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彝医药物的现代研究不断深入,张毅老师从本草学研究、资源学研究、生药学研究、化学研究、药理学研究、临床应用等6方面详细介绍了布拖附子、野马桑、法落海、火草、皮寒药、野荞麦、羊血、鸡胆等51种独具特色彝族特色动植物药,反映了当前彝药研究最新进展,对促进彝药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AR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凉山,一片神奇的土地。我生于斯、长于斯,在外学习后,又工作于斯。彝族医药,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同大自然和疾病斗争中,经过长期反复实践,积累的具有彝族特色的传统医药。我对此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科研工作者的挖掘和传承,加上四川省彝医医院、凉山州民族药物研究所和凉山部分县(市)中彝族医院的挂牌,彝医技术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彝药品种进入药材标准和炮制规范,凉山彝族医药的发展又将更上一层楼,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AR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作者简介:周杨晶 硕士,副主任中药师,执业助理中医师,执业中药师,主要从事临床中药学、中医师承、中医药古籍整理和民族药物资源(制剂)的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了解更多…)
标签: 民俗百科

上一篇:试论彝族的六祖分支与九隆神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