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西南普安县流传两千多年的彝族海马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一人扮马哥,二人以上(成对)扮烈马,马哥道具为两端各系一朵花的花棒,烈马则由马头与马臀两部分分别系于舞者腰间扮成,道......
-
见证水西安氏沧桑历史的扒瓦大桥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扒瓦桥因其垮塌而更闻名。 1991年7月3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无情地冲毁了扒瓦桥。为此,人们在叹息、议论和追忆,追......
-
管彦波彝族与火之文化情结
摘要: 在彝族的社会生活中,火有神性、灵性,具有某种神秘性和权威性,人们不仅敬畏它、祭祀它、崇奉它;同时,还借其神力驱除一切,助猎、助耕、助医、助战,火传承着历史、演绎着文化。关键词: 火的神话与传说;火神与火崇拜;火与生产生活 彝族......
-
浅论景东彝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及在农村治理中的作用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景东彝族是我县各民族中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居住在无量山和哀牢山的广大地区,很早就和汉、哈尼、拉祜、瑶、布朗等民族友好相处;在开发和建......
-
水西大渡河建石桥记彝汉文碑刻探析
摘要: 古代碑刻,是以文字或实物存在的方式,留存至今的一种历史文献资料,起到了见证历史和历史资料查证的功能,碑刻中纪事性碑刻更是一种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文物遗产。在众多彝族碑刻中,水西大渡河建石桥记彝文、汉文碑刻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纪事性......
-
每年正月初八滇西祥云彝族哑巴会(哑巴节)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一座大山孕出了一个碧水长流的龙潭,这个碧水长流的龙潭演绎出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个美丽的传说造就了一个民族节日“哑巴会”......
-
武定县彝族文化研究学会将召开第二届第四次会议暨彝族年活动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为传承和弘扬罗婺彝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彝族文化研究学会将于2024年12月20日召......
-
板底乡雄鹰村传统彝族婚礼的仪式感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2024年11月25日至26日,板底乡雄鹰村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村民龙兴辉家正......
-
李云忠老彝文典籍记载美振热释家谱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最近,看到《彝族毕摩经典译注》一〇三卷彝族谱牒《德勒氏叙谱书》中,记载德勒氏族从始祖“堵阿青”至共祖“笃阿慕”(即笃......
-
曲木铁西彝学研究必须坚持科学的方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经典韪书萃选精评五卷本序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工作者,几十年来的学术过往,我有个很深的体会,就是由于本人缺乏方的运用,一直以来学术成就平平。......
-
探寻中华民族精神相依的家园石林彝族密枝节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在云南石林,”男人节“真实存在:一片密林间 热闹非凡 男人狂欢 女人止步...... 究竟是什么样的节日,如此神秘?......
-
彝语北部方言亲属称谓系统及其特点
摘要: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彝语北部方言区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本文拟全面考究彝语北部方言亲属称谓系统,总结其特点为亲属称谓受人名(尊名)制约、亲属称谓受称谓者性别的影响、亲属称谓体现彝族社会婚姻制度及彝族长幼有序的家......
-
彝聚京华共庆新年2024年在京彝族老乡欢庆彝族年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彝俗彝韵传千古,冬日彝年别样情。不知不觉中彝族年悄悄来临,在欢庆的气氛中,在京的凉山老乡会欢聚一堂举办了2024彝族年庆......
-
彝族的生命之舞宣威彝族跳脚舞
在前面的话: 有人曾将“非遗”无不幽默地解释为“非常遗憾”,这样的解释或许并非全然戏谑,很多遗产留给我们的的确只是遗憾。现在的很多非遗传承,无不是做些物件,进入藏家和玩家的手中,或摆进博......
-
彝族民间童话的英译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少数民族的典籍英译工作的开展,少数民族的部分经典作品已经走出国门,但其他文学形式的少数民族的英译作品鲜有出版。本文通过凉山彝族民间童话的英译现状分析,结合实际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期望能引起学术界对少数民族童话体裁的......